您的位置:首页>资讯详情

聚焦访谈|中国管弦网签约青年艺术家徐涵

发表于 2025-08-28 09:42:54 来源:中国管弦网 点击量:16

 

徐涵

 

 

访

     中国管弦网专访徐涵老师     

 

PART 01

 

 

 

中国管弦网:您是如何接触到打击乐的?能和我们分享一下您的早年求学经历吗?

 

徐涵老师:我的父亲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人。工作之余,他自学了音响工程、摄影摄像、电路、电机、机械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在年幼的我心中,他几乎无所不能。我的母亲活泼开朗,非常热爱歌唱。因此,在我的童年记忆里,家中客厅总是摆放着各式各样的音响,播放着不同风格的音乐

 

最初接触打击乐,是源于父亲音响里播放的维也纳爱乐乐团新年音乐会CD。我被其中打击乐器的精彩演奏深深吸引,随后又常跟随父亲去他单位(文工团)玩一些打击乐器,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加入了少儿管乐团,并由此走上了专业学习之路。在国内时,我的启蒙老师是黑龙江省歌剧院指挥程新民先生;之后,又先后师从中央音乐学院的刘刚老师和赵纪老师。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了解到打击乐独奏家Bogdan Bacanu先生,对他的艺术造诣极为钦佩。无论在技术、音色、音乐处理还是演奏法等方面,他的表现都堪称完美。加之维也纳作为世界音乐之都的魅力,因此我决定报考维也纳国立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

 

在维也纳,我的乐队课程先后师从维也纳广播交响乐团定音鼓首席Josef Gumpinger先生、维也纳爱乐乐团定音鼓首席Anton Mittermayr先生、维也纳爱乐乐团定音鼓首席Thomas Lechner先生。独奏课程则师从Bogdan Bacanu先生、Christoph Sietzen先生。行进鼓乐团师从David Christopher Panzl先生。

 

PART 02

 

 

 

中国管弦网:您曾在维也纳求学,请问这段留学经历给您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有什么趣事或是印象深刻的事可以分享一下吗?

 

徐涵老师:维也纳于我而言,承载着一段美好的回忆。作为举世闻名的音乐之都,它也是我音乐梦想正式启航的地方。能在这座城市中感受音乐,本身就是一种梦幻般的体验——在这里,音乐无处不在,人们总能在各种场合、每一个角落感受并欣赏音乐之美。

 

我所就读的维也纳国立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开设了丰富而系统的音乐表演相关课程,包括音响学、音乐史、乐器艺术史、音乐心理及生理学、音乐赏析、不同时期不同作曲家的风格演奏法(包括巴洛克时期演奏法,近现代音乐演奏法等),以及对位、和声、赋格、曲式等辅助理论课程。可以说,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专业学习,这座城市总能让人沉浸在浓郁而美好的艺术氛围中。

 

此外,我的每一位老师都非常注重培养我们的艺术思维、审美品味、逻辑思辨以及自主学习能力。他们在讲解每一项技巧或要点时,都会详尽阐述其背后的动作逻辑及要领:为何要这样做?何时需要何种音色?应当如何发力?哪些是必要动作,哪些是多余动作?不同速度下的技术变化是如何实现的?针对不同场景应选用哪些练习方法?设计不同槌法时应遵循哪些原则?各种槌法的优缺点及其对乐句、音色乃至技术的影响又是怎样的?如何解决演奏中的肢体问题?如何处理不同的音乐风格?如何对不同的作品进行理论分析?如何把握不同时期及作曲家的演奏风格特点?在乐队中如何选槌,如何研习总谱,如何与其他声部(尤其是弦乐)配合?所有这些教学理念与实践,都对我以及我的同学们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至于有趣或印象深刻的事,确实有很多。有一个场景如今回想起来颇觉有趣,但当时却并不这么认为:那就是在巨大的学业压力下,几乎每位同学——包括那些平日里非常自信、强势的男同学——都曾哭泣过。那时,我总能看到同学们泪水涟涟的面庞。

 

PART 03

 

 

 

中国管弦网:现在很多学生都会选择出国深造,您对他们有何建议?

 

徐涵老师:当今国际上,尤其是顶尖的音乐院校之间,依然存在着显著的风格差异。因此,学生在报考时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避免盲目跟风。深入了解目标院校及其师资风格至关重要,这关系到未来的发展规划。

 

此外,海外留学的费用普遍较高。即使是在费用相对较低的欧洲(许多学校免学费),生活开销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因此,在决定是否出国以及选择哪个国家、哪所学校时,务必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

 

PART 04

 

 

 

中国管弦网:您曾任维也纳韦伯交响乐团定音鼓首席,并曾客座演出于中国歌剧舞剧院交响乐团、哈尔滨交响乐团等,那么您认为在乐团中演出存在哪些挑战?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一下吗?

 

徐涵老师:每位指挥家对作品的理解和喜好不同,自然会有各自的要求。同时,不同的作品、作曲家以及地域背景,在音乐风格和演奏法上也各具特点。因此,乐手需要清晰理解这些差异并快速调整、迅速达到指挥的要求。此外,诸如不同演出环境中个别打击乐器声音的滞后、定音鼓受温湿度影响导致的音准问题,以及首次与陌生乐团合作时的timing问题等,都有可能会出现。所有这些情况,都要求我们在首次排练前做好充分的学习和准备工作

 

其中,对总谱的细致学习尤为重要。我们的乐队片段课老师——维也纳爱乐乐团定音鼓首席Anton Mittermayr先生,就非常强调这一点。前期准备越充分,临场发挥和应变就越出色。忆及学生时代,看到教授分谱上那些详尽的标记,其细致程度众人无不深感钦佩。正是通过跟随教授学习,以及观察他的准备步骤和方法,我们一直保持着这种习惯:只要条件允许,都会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和练习。当然,偶尔也会遇到临时接到演出任务,且曲目是首次接触的情况,那时就要依靠长期积累的专业经验了。

 

PART 05

 

 

 

中国管弦网:您目前任教于哈尔滨音乐学院,作为一名打击乐教师,您对打击乐教学有着怎样的理解?您觉得教学的哪些方面最有价值?

 

徐涵老师:我认为,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传承、发展与超越,以此推动一个行业在历史进程中持续进步。在这一过程中,发掘每个孩子的独特潜力至关重要。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引导他们理解如何学习、如何建立自己的思想逻辑和审美品味,培养其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包括技术层面和心理层面)的能力,以及提升职业规划能力与自我营销能力等综合素养。这些能力都极具价值,并能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形成。

 

PART 06

 

 

 

中国管弦网:在您看来,定义一个成功的打击乐手的关键特征是什么?您如何向学生灌输这些特质/品质?

 

徐涵老师:除了天赋和努力以外,还需要有主动探究的精神,学会用心思考、用脑分析。被动学习或浮于表面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持续引导学生,并根据具体情况提出明确要求。

 

PART 07

 

 

 

中国管弦网:您觉得想要演奏好打击乐,除了需要掌握乐器的技能之外,还需要其他什么呢?

 

徐涵老师广泛而全面的学习至关重要。我们的教授曾强调,不同学科之间往往存在相通之处。作为当代艺术家,掌握沟通与自我营销的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正是维也纳国立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的校长Ulrike Sych女士所提倡的。

 

PART 08

 

 

 

中国管弦网: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对于那些有志于走职业道路的人,您有哪些建议?

 

徐涵老师:其实,任何一份职业都不容易,没有不需要付出的工作。想要做好,要么需要尽早起步,要么就得付出辛勤的努力,用心用脑。 当然,如果真心热爱这份工作,自然就会感到幸福。因此,要坚定信心,做好规划,别一遇到困难就退缩。 感到疲劳的时候,就好好休息,疲劳状态下工作意义不大,保持头脑清醒更重要。总而言之,要始终保持对工作的乐趣,有了这份乐趣,身体和精神就不会觉得那么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