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25-04-24 11:36:57 来源:中国管弦网 点击量:51
王恒一
宁波交响乐团小号首席
中国管弦网签约艺术家
8岁学习小号,师从中国铁道兵文工团小号首席,车子昭先生。16岁起师从中央音乐学院小号博士生导师陈光教授,2011年考入维也纳国立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师从奥地利广播交响乐团小号首席Johann PLANK教授。2019年以专业满分的成绩毕业,获得硕士学位,并成功举办两场个人独奏音乐会。
2019年入职宁波交响乐团,现任职小号首席。
曾获亚太地区小号比赛银奖;2020年浙江省“新松计划”比赛,铜管组三等奖。
在校期间多次担任Webern symphonie orchestra小号首席;曾受杭州爱乐乐团、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邀请参加乐季音乐会演出,担任小号首席、小号副首席。
2021年在“百年红船扬帆远航”——浙江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交响诗画文艺演出中,担任浙江省百人联合乐团小号首席。
2022年获宁波市青年演奏员大赛一等奖。
中国管弦网专访王恒一老师
PART 01
中国管弦网:您是如何接触到小号这种乐器的?能和我们分享一下您的早年求学经历吗?
王恒一老师:我小学就读于北京市西城区展新小学,这所小学是北京市较早一批设立金帆管乐团的学校。由于学校距离姥姥、姥爷家很近,我的表哥、表姐也在此就读并分别学习小号与长笛,因此我入学时顺理成章地加入了乐器学习的行列。当时,我们的老师都是老一辈的演奏名家,其中我的小号老师,同时也是我的启蒙老师,是原铁道兵文工团小号首席车子昭先生。
颇具戏剧性的是,最初学校挑中我吹圆号(当时我们的圆号老师是陈根明老师),后来因为我觉得小号很帅,而且我表哥也会一点小号,所以最终还是选择了学习小号,那时我7岁半。自加入管乐团起,我随团连续多年在北京市中小学生艺术节中斩获佳绩。
凭借艺术特长生身份,我先后考入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及北京市第二中学,这两所学校的金帆管乐团均享譽遐迩。我一直跟随车老师学习,直至2006年初中毕业。
初中毕业后,车老师说这两年从国外回来了一位很厉害的小号演奏家,也就是陈光老师,他希望我能有机会跟随陈老师继续学习。于是在2007年暑假,我在母亲的陪同下拜访了陈老师,成为了陈老师回国后的较早一批学生。自从跟随陈老师学习后,我对小号演奏有了全新的认识,也经常去听当时国交的演出,爱上了交响乐,开阔了眼界,并接触到了新的吹奏方式和演奏意识,正是这段经历,坚定了我投身专业小号演奏领域的决心。
PART 02
中国管弦网:您曾在维也纳国立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求学,请问这段留学经历给您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有什么趣事或是印象深刻的事可以分享一下吗?
王恒一老师:在维也纳求学期间,我曾经有三位老师。前两年的主课老师是前维也纳爱乐小号首席Josef Pomberger和班级助教Bernhard Pronebne。助教主要教授基本功,教授则让我对维也纳爱乐的奏法有了初步认识。然而彼时由于演奏能力和德语水平的局限,我对这些理念云里雾里,一知半解,理解起来颇为吃力。
老教授退休后来了一位新的老师——维也纳广播交响乐团的首席Johann plank。他用了8年的时间从“零”开始教我,从基本练习、练习曲,再到乐曲、乐队片段等,全程倾注心血手把手指导。都说国外老师的教学比较放任自流,全凭学生自觉。但是我的教授完全不是,他真的把我当成他的“儿子”对待。他说我是他的第一个中国学生,他必须把我教好,所以对我很严格、严厉,每次上课至少一个半小时,带我吹20分钟基本练习,每星期都练3-5个练习曲,包括转调练习,3-5个乐队片段,两个星期练一个曲子等。这些作业他都会用笔记本记录好,监督我们,每星期还听我们合伴奏,给我们指导。
最终,我也没辜负他的期望,本科和硕士均已专业满分毕业。可以说,他是我在维也纳留学期间的最重要的贵人,我一辈子都感谢他的栽培。今年八月宁波交响乐团赴维也纳演出时,我特邀他观演。他看到今天的我很欣慰,同时也很高兴。
王恒一老师与维也纳国立小号教师合影
维也纳国立向来以副课非常多而闻名,加之毕业论文、大论文、小论文等学术任务层层加码,导致许多学生因为文化课的原因难以按时毕业,这一点在维也纳国立就读过的同学应该都深有体会。
PART 03
中国管弦网:现在很多学生都会选择出国深造,您对他们有何建议?
王恒一老师:我认为出国学习需秉持"知与未知并存"的辩证态度,既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更需怀有谦卑之心学习新的演奏方式,甚至还要有从零开始的决心,如此才能学到真东西。此外,不管去哪个国家,语言都是最重要的,因此一定要多跟老师、同学交流。
PART 04
中国管弦网:您曾多次在国内外各项赛事中获奖,您认为这些获奖经历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何影响?能与我们分享一些参赛经验吗?
王恒一老师:我认为参加比赛的意义在于积累舞台经验,因此一定要选有把握的曲子,千万不能碰运气胡乱尝试。要有在舞台上表演的气质,才能在以后的演奏和表演中建立信心。
PART 05
中国管弦网:您能分享一下您的日常练习吗?您是如何练习的?
王恒一老师:目前我的日常练习安排如下:通常而言,在没有排练的情况下,争取保持每天三小时的练习,具体时长因人而异,但应以不至过度疲劳为宜,同时确保自己有所提升。
每次练习音阶和琶音都是不可或缺的,大致上1个小时用于练习基本功,2个小时用于练习要演出的曲子。
PART 06
中国管弦网:您参加过很多演出,有丰富的现场演奏经验,能和我们分享一些关于演出的心得吗?
王恒一老师:关于现场演奏的心得,我认为把握性非常重要,这跟平常的练习息息相关,要有保证上台后不管是独奏还是交响乐都能完整演绎至少三遍的能力,尤其对于困难片段和solo片段,应达到信手拈来、八九不离十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在演出舞台上正常发挥的信心。此外,在演出时要“敢吹”,不能害怕,别把自己当“学生”,而是把自己当成自信的演奏者。头脑清醒,时刻听乐队,看指挥。
祖宾梅塔指挥音乐会
PART 07
中国管弦网:2019年,您入职宁波交响乐团,能分享一下您当时的考团经历,给同样想要考团的同学一些建议吗?
王恒一老师:我认为考团最重要的一点是,当你吹奏某个乐队片段时,要让评委老师感受到代入感。尽管大多数学生考团时所演奏的乐队片段可能都尚未参与过实际演出,但是平常练习、准备的时候就要有在乐团里吹的感觉,对片段所需要的处理、音色、音量、奏法均需贴合乐团整体需求。
切忌机械式演奏,避免让评委产生该片段与乐团演奏脱节的印象。因为乐团的评委大多都是指挥家,他们会下意识地把你演奏的片段带入到自己想要的音乐里。
PART 08
中国管弦网:您目前担任宁波交响乐团小号首席,您认为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乃至优秀的首席,自身需要具备哪些特质/品质?
王恒一老师:我也许不能称得上是一位优秀的首席,但应该还算合格。我觉得当首席最重要的几点是:不要停止练习,永远保持练习,对任何一场演出曲目都要提前准备。在排练演出时胆大心细,脸皮厚,尤其管乐在solo片段时要大胆彰显自己。
声部首席是实现自己声部同事和其他声部同事高效协作的桥梁,因此在节奏、音准上都要起到带头引导的作用。此外,对指挥在音乐上的任何处理都要很快地理解并贯彻执行,说白了就是指挥让怎么吹就能马上做到,不能只会一种方式的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