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资讯详情

上台表演就紧张?如何帮助孩子突破困局?

发表于 2025-03-14 17:01:35 来源:中国管弦网 点击量:148

导读

尽管大多数演奏者在表演前都会感到一定程度的紧张,但这种紧张感在个体之间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当它超出正常范围时,研究人员就会将其归类为音乐表演焦虑(MPA)。音乐表演焦虑是与音乐表演相关的持续焦虑体验,通过心理、生理、认知和行为症状的组合表现出来,它通常发生在涉及评价(观众)的情况下。

关于儿童的研究

在一项针对年幼儿童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3到4岁的儿童也会在表演情境下感到压力。除了皮质醇水平升高外,他们在音乐会前还表现出拒绝表演等行为和较大的情绪反应,例如在舞台上哭泣。

影响因素

完美主义

“对自己或他人的要求比情境所需的表演质量更高”

“对自己和他人的期望不切实际地高,过分关注一些缺陷和错误。

这些都是完美主义。一项针对138名美国大学生的研究发现,表演焦虑与完美主义之间存在显著关系

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是指个人对自己执行必要行为以达到特定绩效的信心。

关于自我效能与焦虑之间的关系,相关研究人员认为,个人对自己能力的信念会影响他们对特定任务的焦虑水平。此外,自我效能还会影响与任务表现相关的动机水平:自我效能感越强,个人选择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的可能性就越大,他们在这些任务上坚持的时间就越长,成功完成这些任务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也就是说,具有较高自我效能的人更有可能坚持练习并成功表演,这有助于降低音乐表演焦虑水平。

个性特质

研究表明,具有高特质焦虑的儿童更容易在音乐表演中出现焦虑情绪。

学习经历

频繁参与公开表演和比赛的儿童,由于有更多的机会锻炼和提升自己的表演能力,其MPA水平相对较低。

社会文化因素

家庭和社会对儿童音乐表演的期望和评价会影响他们的焦虑水平。例如,父母对表演的过度关注和期望可能会增加儿童的焦虑感。

儿童音乐表演焦虑的具体表现

生理症状

音乐表演焦虑的生理症状主要源于身体的“战斗或逃跑” 反应,当个体面临潜在的威胁(如公开表演)时,自主神经系统被激活,释放出如肾上腺素等化学物质,导致一系列生理变化。这些变化包括心率加快、呼吸急促、出汗增多、肌肉紧张、手抖、口干等。许多儿童和青少年在表演前或表演过程中都会出现心跳加速手抖的情况。这些生理症状不仅可能干扰音乐表演的流畅性和准确性,还可能使表演者感到不适,进一步加剧焦虑情绪

心理症状

心理症状主要表现为对表演的担忧和恐惧,包括对可能出现错误的过度担忧、对观众评价的敏感性增强、自信心下降以及对表演失败的恐惧等。一些儿童和青少年可能会在表演前就出现紧张情绪,担心自己无法达到预期的表演水平,或者害怕在观众面前出丑。这种心理状态会影响他们在表演中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从而降低表演质量

认知症状

认知症状涉及对表演情境的负面思维和认知偏差,如过度关注可能的负面结果、对自身能力的低估以及对观众反应的过度解读等。儿童和青少年可能会在表演前反复思考可能出现的错误,或者将观众的正常反应误解为对自己表演的负面评价。这种认知模式会进一步强化焦虑情绪,形成恶性循环,使他们在表演中更加难以集中注意力和发挥正常水平。

行为症状

行为症状则体现在为了避免焦虑而采取的一些行为上,如回避表演机会、频繁练习以试图消除焦虑(但往往效果不佳)、在表演前出现逃避行为(如要求上厕所)等。一些儿童和青少年可能会因为害怕表演而拒绝参加音乐会或比赛,这不仅限制了他们的音乐学习经历,还可能影响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长期的回避行为可能会导致他们在音乐领域的成长和发展受到阻碍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

帮助孩子处理表演焦虑的第一步是向他们解释这种紧张是正常的,但要尽量避免“别担心”或者“你会没事的”这样的说法。任何带有评判意味的话都会让情况变得更糟。当你试图证明表演焦虑没什么大不了的时候,这种看法可能会传递一个信息,即孩子的这种感觉是错误的。首先,可以表达对孩子的同情,然后是一个陈述或问题,暗示他们无论如何都会向前迈进,最后再加上应对策略。例如:“没错,这是一个棘手的情况,你是否需要一些帮助来弄清楚自己应该如何应对它?”

当然,帮助孩子理解焦虑是什么也很重要。我们的前脑知道自己已经做好了准备,情况并没有那么糟糕,但是我们的后脑却不能真正理解这些鼓舞人心的想法,它会反应过度,变得兴奋。让这部分大脑平静下来的最好方法是使用诸如冥想、缓慢的深呼吸和放松肌肉等策略。

具体应对策略与建议

重塑认知,培养积极心态

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表演

家长和教师要引导孩子明白,音乐表演的目的是分享音乐、表达情感,而不是追求绝对的完美。可以和孩子一起观看一些优秀的音乐表演视频,让他们感受不同表演者在舞台上的状态,认识到即使是专业演奏家也可能会出现小失误,但这些失误并不影响他们整体的表演魅力。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表演观念,减轻对失误的恐惧

强化自我效能感

在日常的学习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家长和教师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和表演计划,让孩子在逐步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积累成功经验。当孩子取得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在不断提升,从而增强自信心。例如,在孩子学会一首新曲子后,可以组织一场小型的家庭音乐会,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展示自己的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

改变完美主义倾向

对于有完美主义倾向的孩子,要帮助他们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让孩子在实践中认识到失误是成长的一部分,不必过分苛求自己。同时,引导孩子将注意力从结果转移到过程,关注自己在音乐学习和表演中的成长与进步,而不是仅仅盯着最终的表演效果。

优化环境,营造支持氛围

营造宽松的家庭氛围

父母要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避免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以及过度批评。在孩子表演前,要给予他们充分的鼓励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无论结果如何,父母都会站在他们身后。可以和孩子一起分享自己小时候在公众场合表演的经历,让孩子知道紧张是正常的情绪反应,不必过度担忧。在表演结束后,要客观地评价他们的表现,既要肯定优点,也要指出不足,并鼓励孩子继续努力。

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表演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表演机会,如课堂小展示、参加音乐活动等,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逐渐适应舞台表演。同时,在评价学生的表演时,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努力,而不仅仅是表演结果。

加强专业训练,提升应对能力

表演技巧训练

扎实的表演技巧是缓解表演焦虑的基础。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表演技巧训练。除了乐器演奏技巧外,还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舞台表现力,如眼神交流、肢体语言等。通过系统的训练,孩子在舞台上会变得更加自信从容,减少因技巧不足而产生的焦虑。

心理调适训练

可以引入一些专业的心理调适方法,帮助孩子应对表演焦虑。例如,放松训练可以帮助孩子在表演前缓解紧张情绪,通过深呼吸等方法,让孩子放松身心,进入良好的表演状态。想象训练则可以帮助孩子提前适应表演场景,让他们在脑海中模拟表演过程,增强自信心。此外,还可以教孩子一些积极的自我暗示方法,在表演前对自己说一些鼓励的话语,如 “我能行”“我一定可以完成表演”,帮助他们调整心态。

模拟表演训练

定期组织模拟表演活动,让孩子在模拟的舞台环境中进行表演,逐渐适应观众的目光和舞台氛围。在模拟表演中,可以邀请家长、同学或朋友作为观众,给予孩子真实的反馈。通过多次模拟表演训练,孩子可以积累表演经验,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从而在真正的舞台上表现得更加从容不迫。

总结

音乐表演焦虑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问题,涉及生理、心理、认知和行为等多个层面。通过深入理解音乐表演焦虑的表现、影响因素以及应对策略,教师、家长可以更好地帮助儿童和青少年应对这一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