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资讯详情

管弦访谈录文字版|陆廷荃:勿让滥竽充数的教育者毁了孩子!

发表于 2021-09-03 14:53:45 来源:中国管弦网 点击量:1117

本期嘉宾

陆廷荃

陆廷荃,1953年出生于上海,原中国国家歌舞团萨克斯独奏演员,国家一级演奏员,天津音乐学院现代系客座教授,吉林省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及硕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爵士音乐学会副会长。著有《爵士萨克斯即兴演奏教程》(1997年出版);《萨克斯即兴演奏入门》(2002年出版);《爵士萨克斯即兴演奏名曲教学》(2003年出版);《打开爵士乐之门》(2006年出版);《调式音乐中的离调技巧》(2010年出版)等多部书籍和音像制品。

 

中国管弦网: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学习萨克斯的?为什么会选择萨克斯这个乐器呢?

陆廷荃:第一个问题是关于我是什么时候开始学习萨克斯的,以及我为什么要选择萨克斯这件乐器。我给自己定义,我是从1989年开始学习萨克斯的,但并不是说1989年之前我就不会吹萨克斯,为什么要定义在1989年呢?因为萨克斯这件乐器有它的特殊性,它具有双重功能,既是一件乐器,又是一件玩具。当年制造萨克斯的时候,制作者也曾经有这种想法,要制造一件像玩具一样的乐器,所以现在很多人是把萨克斯当玩具在玩的,当然也有很多人是把它当乐器来用的。我说的1989年,是指1989年以后,我把它当一件乐器来学习。我原来是一个黑管演奏员,是吹黑管的。我们都知道木管乐器,黑管、长笛、oboe跟巴松这4件乐器的演奏员,只要去学习萨克斯,三天之内肯定可以吹一首歌,因为萨克斯很容易,它像玩具一样。但是如果吹黑管的人改吹巴松,那么我估计三天时间吹不成一个旋律,因为它是乐器,它没有玩具的功能在里面。

1989年之前,你要是叫我拿萨克斯去吹一个舞会,去吹一首流行歌,这个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我不认为这叫学习乐器,这只不过是玩,任何一个木管乐器的演奏员都可以做到这一点。但是1989年以后,我几乎是倾注了所有精力在萨克斯上面,那个才叫学习。我要吹大量的练习曲,要吹各种和弦的分解,要练习各种各样的音阶,还要吹各种各样有难度的乐曲。

我认为自己从那个时候开始,就是一个萨克斯演奏员了。至于为什么要选择萨克斯这件乐器,很多人对这个问题一定是回答因为我很喜欢萨克斯,所以要学习萨克斯,但我完全不是这样的。

当时黑管和萨克斯我喜欢哪个?我可能更喜欢黑管,但是为什么要学习萨克斯?因为萨克斯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我原来是安徽的一个淮北歌舞团的演奏员,因为我的爱人在北京,我们俩属于夫妻分居两地,所以利用夫妻分居两地的调动,我从淮北调到了北京。当时我解决了我的户口问题,但是没有解决我的工作问题,所以我必须找一个跟我对口的工作。

但是我看了北京的这些黑管演奏员的水平,我觉得我10年、8年之内是很难赶上他们的,因为他们都是音乐学院科班出来的,受过非常好的音乐教育,而我只是一个业余自己学成的,跟正式音乐学院的学生是不可以相提并论的。

当时我看到的让我感触很深的,是我在中国歌剧舞剧院,我的对门住的一个人叫徐志芳,是中央音乐学院毕业的,我认为他吹的是非常好的,听他吹我觉得吹得真好。然后有一个经常来找我们玩的人,叫陶旭光,他也是中国第一届黑管比赛第一名。他一吹,我想他吹得真好,我什么时候才能赶上他们。

我迫切地需要找一个工作,没有工作就没有饭吃,不像现在,现在到哪儿都可以挣到钱,只要你出力。当时如果我们没有单位,那一分钱也挣不来,完全没有办法生活下去,所以我的压力非常大,很迷茫,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办。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在大街上听到书店里面在放一盘磁带,那时候没有CD,只有磁带,那个磁带的演奏员是中国当时非常有名的一个萨克斯演奏家。

我之前是一直听到这个人的名声,他名气特别大,但是我没有见过这个人,也没有听他吹过。终于有一天在街上的新华书店,我听到他的一盘磁带在放,我很认真地把他的半盘磁带都听完了,听完了以后我衡量了一下我当时的管乐演奏的基础,因为我们管乐演奏员对自己的基础会有一个衡量,我觉得我要超过他只需要一个星期。

你们大家听着可能觉得很奇怪,怎么一个星期就能超过他?

对,其实当时他的演奏水平,现在的任何一个演奏员用一个星期都足以超过他了。但是当时没有啊,因为没有人去学习这个乐器,我们那个时代再往前一点,萨克斯是一件禁止用的乐器,当时说是黄色乐器,谁要吹萨克斯,那说不定你就坐牢了,非常危险的,没有人去吹。

后来改革开放了,开始有人吹了,他属于一个先行者,所以就很有名。但是毕竟我是一个吹黑管的,我一听他这水平,一个星期,我一定可以赶上他的,于是我就回来就做了一个试验。当时我没有放弃黑管,我还是吹着黑管,另外兼顾着萨克斯,早上练三个小时的黑管,下午练三个小时的萨克斯,果然没有出一个星期,不是一个星期,应该说是没有出一个月,因为毕竟还得要让外界来认识我,我在这个萨克斯圈里面就有了一定的名声了。

这时我看到了希望,我觉得萨克斯可能是可以让我今后谋一碗饭吃的,于是我就放弃了黑管,专心专意地练习萨克斯。

后来我的第一份工作在中国轻音乐团,他们让我进去了,把我的关系调到中国轻音乐团了,于是我开始担任萨克斯演奏员。北京当时的萨克斯演奏员的岗位是极少的,只有中国轻音乐团,还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这两个单位有萨克斯的专业。我们轻音乐团是社会上的一个团体,我当时不了解军乐团的演奏员水平到底有多高,我们也没有接触过他们。

后来我知道了军乐团里边有非常优秀的演奏员,但是他们是演奏古典音乐的。

我们当时都不知道萨克斯还可以演奏古典音乐,因为听到的很多军乐曲里面,萨克斯的声音都听不见,我听到的都是小号,长号,萨克斯都是埋在下面的,不太能听见,所以我都不知道军乐团有吹萨克斯的。

后来我们知道了军乐团有很多吹萨克斯的,还有很多非常优秀的老师,我后来都跟他们有交流,就像王清泉老师,或者是谢进歧老师、杜银鲛老师这些很好的演奏员,我庆幸我当时没有听他们吹,我当时要听他们吹的这么好,可能我就不改吹萨克斯了,那么不改吹萨克斯我也就没有今天了。

中国管弦网:可以谈谈您早年的学习历程吗?

陆廷荃:这个问题一提吧,我老觉得有点自惭形秽,因为我每次最痛苦的事情就是跟别人一块出去办什么活动,办活动的都要介绍我们老师有什么经历,我一看别人的经历都非常辉煌。有很多著名音乐学院毕业的,国外音乐学院毕业的,硕士、博士,而且总会有很多我不知道的著名外国演奏家的名字,外国名字一大摞,曾经从事于某某,曾经和某某一起演出过,看上去非常漂亮的简历。别人的简历上面都有介绍,有些人是一张,有些人一张不够,还要两张,那我没有啊,我想该怎么办呢,我完全是我自己学的,可是人家分配给我一页写这个简历,我怎么把它写满呢,想想一个外国老师也没教过我,一个外国人也没跟我合作过,我怎么办?

干脆我也随便写点吧,反正也没人看,外国名字知道谁就把这个名字写上去,知道谁就把这个名字写上去,写了一堆拿上去,人家审批的人一看,这是谁呀,勒布朗·詹姆斯。噢,他现在已经不红了,不要他。这个是谁啊,里奥·梅西,哦,他已经放弃巴塞罗那了,这个也不要。再一看这个是比尔·盖茨,现在丑闻不断,也不要了,全删掉了,最后一看光剩下陆廷荃,1953年出生于上海,什么也没有了,所以每次看我的简历就两行。陆廷荃,1953年出生于上海,我老是觉得我实在是太对不起大家了。我的一辈子上过三堂课,找过三个老师,第一个老师是上海交响乐团的李树明老师,当时我跟他上课是因为我认识上海交响乐团的一个小提琴手,他带着我找到了李树明老师,然后李树明老师听我吹了一会儿,他跟我说吹得不错,于是第一堂课结束了。

第二个老师是上海交响乐团的吴雍禄老师,我是上他家里去找他的。到他家以后吴雍禄老师给我放了一盘韦伯的第一协作曲,因为当时我们没有听到过这种资料,国外的这些协奏曲,这些资料没有,找不到,这是很珍贵的资料,所以我很认真的把韦伯的一个协奏曲全部都听完了,然后下课了我就出来了,就走了。当我再碰到吴雍禄老师的时候,吴雍禄老师就不认识我了,他就不知道我是谁了,这是第二堂课。

第三堂课是在北京,也是通过别的老师介绍找到了中央乐团,那个时候是中央乐团,就是现在的国交,我找的是张仁富老师,给张仁富老师吹了一下,记得当时吹的是莫扎特的A大调,吹完以后张仁富老师跟我说,唉呀我太忙了,没有时间教你,你去找中央歌剧院的另一个老师吧。我已经忘记这个老师是谁了,然后这堂课就结束了,一共就三堂课。但是不管怎么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要感激这三位老师对吧?

但是我不敢写我是他们的学生,因为我写了人家也不认我,就是这么一回事,所以我呢,所有的黑管也好,萨克斯也好,都是我自学的。

那么有些同学可能就会说了,你自学可以学成这样,那我也不用找老师了,我也自学,对吧?现在网上经常有这种人,说你们不要去找专业的老师,这个东西你们自学就成了。那人家没有说,你看陆廷荃自学的,学的也不错嘛,你们都自学,不要去找老师了。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我告诉大家千万不要自学,你一定要找老师学。为什么这么说?我如果找老师学的话,一定比现在会好得多。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自己的经验,我写书,我97年写的这个书,里边的某一个问题,我当时写的是错的,但是我不知道,因为这些经验是我自己摸索得来的,我就这么写出来了。我也是这么练习的,但是过了若干年以后,我知道原来这个是错的,我完全可以用另一种方法很快地把这一门知识学会,但是这个时候已经过去四五年了,如果当时我有一个老师,有一个陆廷荃老师来跟我说的话,一分钟我就解决这个问题了,对吧?

所以你们现在不要看自己是可以学成一点东西的,但是如果有一个好的老师来帮助你的话,要节省你80%的时间。尤其是现在的社会,大家水平都很高,要像我这样的水平没法混了,对吧?所以更加需要老师来教你,这个是我给大家的忠告。

中国管弦网:作为一名老师,您几十年如一日地耕耘在教育第一线,那么您的教育理念是什么?

陆廷荃:我在开始从事教育行业之前是没有理念的,其实就是走一步算一步,不知道该怎么教,也不知道自己要教什么东西,但是已经教了几十年了,到现在我的确是有了一些理念。这其实就是经验积累成为了一种理念。那么这些理念中间最重要的,我自己觉得是有两条,这也是我一直在遵照着去做的。第一条,就是集中我的精力去做一个很小的事情,怎么说呢,如果你有1000块钱,你去买一件东西,和你用1000块钱去买1000件东西,这个东西的质量是完全不一样的。我的理念就是用1000块钱去买一件东西,所以虽然我是一个教萨克斯的,但是如果你问我很多问题,我基本上是不回答的,不是不能回答,而是回答不好。

比如你问我音色是什么样的,怎么样去调整你的音色,这是很重要的问题,但是我不行。你问我运指,标准的手指应该是什么样子,我也不行。你问我运气是什么样的,我也不行。你问我话筒怎么调节,我也不行。这些我都不讲,我只讲爵士音乐中间的即兴演奏,而爵士乐的即兴演奏还有很多种类,对吧?

你要问我free jazz怎么吹,我也不行,我也不讲,我只讲传统爵士乐的即兴演奏,那么是不是这个课题就非常小,一个是受众面会非常小,因为要学的人很少,但是要学的人就得上我这儿来,所以我不愁没有生源,这个是我的一个经验。

另外我可以把这个题目做到非常精,你要想往上走,那你就得上我这儿来学,那是不是我的生源其实是不用愁的,肯定会有人来学的,这个是第一个。

第二个,一定要保持你的知识面与时俱进,就是说我们老师要不断更新你自己的知识面,要看到外面好的东西,不断的学习,使你自己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我的很多学生他们已经毕业了,毕业以后他们有时候会来看我,或者他们从国外回来,或者从别的学校回来以后,我肯定会去问他们,你们在学校学到的是什么东西,他们也会介绍给我听,如果中间有我不懂的东西,我会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如果他也搞不明白,我会去想这个问题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所以当他们回来再重新听我讲课,很多老的学生回来听我讲课的时候,他们会发现每次都不一样,这次老师讲的不一样了,这次老师讲的又不一样了,因为我在不断更新我的知识。

那么你刚才讲了一句话,就是说几十年如一日地在萨克斯的领域里边耕作,我觉得我很自豪,因为现在萨克斯界像我这样的老师,就是60岁以上的老师,基本上是没有了。就是有的话,他们也退居二线了,在搞老人教育,或者是做一些孩子的初级普及教育。但是真正在做尖端教学的老师,现在基本上是没有了,看不到了,因为我们当年其实水平都是一样的,跟我同辈的老师的水平都是一样的,我们当年吹什么?我们当年吹流行歌,哪一首流行歌?加点滑音加点颤音,唉呀厉害,这就厉害了,然后就可以去教别人去了对吧?然后我一高兴,我就一直吹这个东西,但是外面世界在变,现在的年轻人一代一代的成长多快啊,他们的水平提高的多快啊,我们再拿几首流行歌,说我吹个邓丽君的什么歌来跟他们炫耀一下,他们不会理我,对吧?他们不会再来跟我学了,所以我一定要更新我的技术。

就是当年我在教爵士乐中的很多东西,到现在来看它也过时了,那我再去更新它,这样就有一代一代的学生会到我这儿来学习。我经常会去看以前的那些老的演奏家,他们现在在干什么,他们在吹什么,我去听听,以此为进,就像当年我就是这样的,我不能再这样下去,我还要继续地往前走,能够保持一个就是你说的几十年如一日地在奋斗,在这个行业里边的前沿奋斗。

当然我也明白早晚有一天我也是要退休的对吧?但是我们是尽可能延长自己的艺术生命。

我把这个话送给年轻老师,因为年轻老师现在从学校毕业了,你们掌握了很多先进的知识,可能会觉得自己可以到社会上教别人了,对吧?但是你们记住后代会越来越好,他们又会超过你们,怎么才能站稳现在的这个位置?你们要不断地学习。

中国管弦网:作为中国管弦网平台,我们受到社会各界很多方的反馈,在中国,绝大部分孩子的启蒙教育,都无法接受到正确的引导,走弯路变成了常事。您觉得如果想杜绝这种问题的存在,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陆廷荃:第四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了,就不是我个人的问题,也不是我个人能解决的问题了。我想你一定不只问过我一个人这样的问题,应该也做过很多的采访,一定会问其他专业的老师这个问题,因为我们碰到的问题是一样的。我们的教育为什么现在会出现很多怪现象,就是教育孩子会出现很多怪现象,最大的一点就是因为商业化,经济因素进入了教育市场,有很多时候我们不以对错来衡量,而以利弊来衡量,就是说你能不能挣到钱的问题,或者是其他的利益。

我们从两个方面来讲,一方面我们从孩子这方面来讲,大量的孩子现在在考级,在学习音乐,为什么?他们为的是考学加分,他们不是因为热爱音乐。当然孩子是没有思维的,对吧?孩子不会说我要加点分什么的,这个都是家长逼着孩子这么干的,孩子不想学音乐,对音乐没有兴趣,家长说你一定要学,这样考学可以加分,那么孩子才学。你想这样孩子主观上并没有动力去学习,他怎么可能学好呢?即使他学到了一定的程度,考上了学校,目的达到了,那么他就可以不学了,于是前面学的也就白扔了,所以这样的教育对学生没有任何好处。

所以老师现在负担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家长,教育家长比教育孩子更加重要,只有让家长认识到学习音乐不是为了考学,学习音乐是为了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提高他的审美,提高他对事物的认识能力。这样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现在素质不好的问题,虽然他功课很好,但素质不好,通过学习艺术让孩子这方面成长起来,这个是最重要的,这是从家长孩子这方面来说。

再从老师这方面来说,我们现在也是觉得整个教育风气非常浮夸,比如说我们现在缺老师,缺真正的老师,我把老师说成是教师,我们现在缺教师,包括我们的演出市场,我们缺演奏员,但是我们有什么?我们有演奏家,我们有教育家,我们有大师,我们有作曲家,我们有教授,但是我们没有教师,我们缺教师,我们缺演奏员,这个是非常苦恼的事情。

那么你一定会问我,教育家还不能当教师吗?演奏家还不能去演奏吗?你去看啊,现在音乐学院出来的学生,他只要踏上社会,有时候他还没有毕业,你看他的介绍里边,演奏家,青年演奏家,而且是著名青年演奏家。

音乐学院毕业没人知道,但他是著名青年演奏家,然后他没有发表过作品,或者是他自己掏点钱在某网站上发表了一首作品,他就是著名青年作曲家。他刚从学校毕业,他完全不知道教育是怎么一回事,他刚刚教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还没有成才,他就是著名教育家。你可以大量地去看,全是演奏家、教育家,但是有经验的教师非常少,这个问题,我建议国家出台一个政策。

音乐学院毕业以后,因为音乐学院里边有一个层次,我们教师就业死刑缓期执行,是什么呢?演奏家文凭,音乐学院有演奏家文凭,你研究生没考上对吧?没关系,你可以考演奏家文凭,为什么呢?也就是说你要走出音乐学院,你要踏上社会,踏不上社会接不了轨,你上不去那怎么办呢?死刑缓期执行,先当几年演奏家,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演奏家对吧?

那么我们就让国家定一个音乐学院毕业以后,先是演奏家,然后干了几年演奏家以后,如果进入专业团体,那你就是国家四级演员,然后三级演员,二级演员,一级演员,然后你要是出来搞教学的,就先当教育家,干了几年教育家,再当助教,然后当讲师,当副教授,当教授,这样一级级往下。如果国家有这样的政策,我估计演奏家就少了,对吧?这是一个对国家的建议,当然这个建议可能不会实行。

然后呢,还有一些更可怕的是什么?刚才我说的这些音乐学院出来的学生,他们毕竟是专业的,经过若干年以后可能很好。现在还有网络教育,网络上的很多老师是退休工人,对吧?他也在网上教,都已经五六十岁的人了,以前没有碰过音乐,现在拿起萨克斯玩了几下能吹几首歌了,于是也是大师,也是演奏家,他们也开始涉足到教学,为什么呢?因为能挣钱,就是因为经济的问题,经济干预到教学了,你想学生如果跟他们去学,那就完了,那么出现了这种现象怎么办呢?其实我们需要管理层插手来做这个工作,到底什么人能够去教学生,什么人不能去教学生,但是管理层那边其实也挺快的,我前几天看到一份东西,说要在中小学里面普及简谱,我在想普及简谱,可能唱歌啊,唱个流行歌,唱首简单的歌曲,简谱是可以的,或者是民乐,简谱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你这个学生是学习西洋乐器的,你怎么可以叫他去学简谱呢?

如果这首曲子是无调性的,你用简谱怎么标呢?我做过这个尝试,我把一首爵士乐的曲子,我看有人在网上说是什么标谱专家,反正是很专业的标谱的人,把这个原来的线谱标成简谱,于是拿着这张谱子给所有吹爵士乐的人看,大家都不会吹,没有办法吹,因为简谱没有办法去表达复杂的音乐。而且全世界的教育大家用的都是线谱,中国为什么要脱离一个大家已经选好的轨道,非要去普及简谱呢?我并不是说简谱不好,简谱对于玩、对于游戏来说它是有好处的,如果说你吹萨克斯,你说我就吹几首流行歌,吹几首红歌,你用简谱无可非议,它会比五线谱更加方便,这个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你去教育孩子,你教他用简谱,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很多专业人士的看法跟我都是一样的,大家都提出这是不可以的,但是管理层可能有个吧外行嘛,他认为是可以的。

于是我看到一个,不止一个,是很多小孩考级的书上,竟然在五线谱的下方标了简谱,小孩是看着简谱来考级的,这可真是太误人子弟了。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问题向他的老师提出来,他的老师可以是说管理层让我们用简谱的,我们没得可说对吧?所以这个需要管理层认识音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教育。所以我说不是我所能解决的,也不是说搞音乐的人所能解决的这么一个问题,那么只能把这个问题留给管理层。另外我还是要借这个机会拜托一下网上的那些教老年人的大师、演奏家、教育家,你们不要去涉及孩子的教育,你们可以去教老年人对吧?

你们不要去涉及孩子的教育,因为孩子是我们国家的希望,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我们一定要让他们受到良好的教育,正确的教育。总而言之,我们现在急需要提高家长的素质和老师的素质,那么提高家长的素质靠谁?靠我们老师。老师可以跟家长说、可以教育家长,以此来提高家长的素质。但是提高老师的素质靠谁呢?靠管理层,管理层可以提高老师的素质,但是谁来提高管理层的素质呢?现在管理层,他们其实已经意识到老师普遍素质比较差的这个问题,所以他们在做各种教师资格的考试,就是要认定谁是可以教育孩子的,谁是不可以教育孩子的。

但是我们想一想,如果管理层也受到了经济的干预,受到了商业的干预,那么这个教师资格证的含金量到底有多少呢?这个问题呢,我特别希望作为你们这样的权威网站,在网上让这些专家,让管理层,大家一起来探讨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到底怎么样来鉴定,什么人有资格来教育别人,什么人只能当教育家,就像什么人是可以演出的,什么人只能当演奏家,什么人是可以作曲的,什么人只能当作曲家。这两边分开,该干什么的干什么,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你们可以去玩游戏,你们不要来干涉艺术。

中国管弦网:您可以对比一下国内外教育环境以及方式方法,总结一下两者的不同点吗?

陆廷荃:其实我自己呢,因为没有出国去专门考察这个问题,我们出国就是演出或者去玩,没有专门到学校去考察音乐学院到底是怎么教学生的。

我所了解到的只是那些留学生,他们回来会跟我介绍他们是怎么样在国外学习的,因为现在国内的音乐学院已经进行了很大的改变,有非常多优秀的留学生回来后在国内的音乐学院任教,所以我觉得现在国内音乐学院的教学方法挺好的,没有什么问题,跟国外也都是可以接轨的。

所以我们现在有很多从音乐学院出来的优秀演奏员,我一听非常优秀,他们不会比国外学校出来的学生差多少。

当然我觉得这是普遍现象,不是说只有个别人是非常优秀的,中国有很多学生都很好,跟人家一比我们没有显得差,这证明我们的教育其实是成功的,应该是挺不错的。

如果问我个人有什么建议能够使教育更好一点,我只讲一点,就一个问题,但并不是一个普遍问题。

因为我碰到过一个从美国回来的老师,他也是出国留学,他当时是在美国,应该是在纽约的哪个大学里学习萨克斯的,他跟我说他是学习古典萨克斯的,但是他们学校里边有“Big Bang”,就是爵士乐的大乐队,他们会在每个星期抽出那么一两天到爵士乐的乐队里边去跟大家一起演奏爵士乐,这个当然是有学分的,对吧?你可以到那边玩爵士乐,玩爵士乐的人也可以到古典这儿来上课,让两边融合,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情况。但是在我们国内,就比如我自己,我到某音乐学院去讲课,当然我就不要说到底是哪个音乐学院了,吹古典的那些老师,他们是不允许自己的学生来听我的课的,他们会想尽各种办法不让学生来听我的课,学生如果真要来,那他一定是偷偷来的,不是老师让他来的。

那么别的声部,比如说我现在在这个里边组织一个“Big Bang”,那我肯定要牵涉到小号,长号这些声部对吧?你要到古典的那一个学科里面去调这些学生来,老师也会反对。

老师希望自己的学生保持一个非常纯净的学习环境,这个我是可以理解的,我觉得是可以的,我也不能说什么,但是你要是反过来想,让学生多了解一下,多接触一下别的学科的音乐,说不定它对你的专业是有帮助的,因为音乐是相通的,我们没有听说过爵士乐的老师,不让自己的学生去听古典音乐,对吧?

我们从来没有碰到过这种情况,只有古典音乐专业的老师,不让自己的学生去接触流行音乐或者爵士音乐。尽管大家表面上不说,其实这个情况是很普遍的,我是希望各位老师把眼光放开阔一点,让他去看世界上的各种颜色,说不定其中有一个颜色对他是非常适合的,也是对他有帮助的。那么这样呢,对我们的学生是有好处的,相信学生,相信学生的鉴别能力。他如果觉得这个东西不好,他不会去学,他如果觉得好,你拦也拦不住,他总是要去的,这个就是我的一点建议。

中国管弦网:目前在国内的媒体上关于萨克斯的演奏视频鱼龙混杂,但演奏水平参差不齐,甚至出现了一些让人很不能理解的吹捧对象,以至于让更多的人对萨克斯这件乐器产生了很深的误解,对此类现象您可以谈谈您的看法吗?

陆廷荃:你问我的这个问题就是当前社会上的萨克斯界出现的各种乱象,这其实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我觉得它也是很令人心痛的一个问题。

我在想为什么我们现在的萨克斯会吹成这个样子,但是还非常火,很奇怪,经过很多年的摸索,一直在考虑这么一个问题,现在我基本上是想明白了这个问题,但是到底对不对呢?我也不敢确认,我把我自己的看法讲出来,跟大家共同探讨,大家看看我这么讲对不对。

就是任何一种文化,它其实都会具有双重的功能,一个功能是艺术,一个功能是娱乐。

那么什么是艺术?有一句话叫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凡是艺术品它是比生活要高,也就是说艺术家的境界肯定比老百姓要高,艺术担负着一个什么样的重任,就是引领着全民的素质,审美素质,文化素质往上走,越来越往上走。你越往上走,走到一定的高度,你会发现你跟下面脱节了,老百姓不听了。

那么另一个是什么?另一个是娱乐。就是文化中间包含着这个娱乐。

娱乐是什么?娱乐也有一句话叫“接地气”,大家肯定是听过的,那么什么叫“接地气”呢?你想“地”在这个地方,是你要去“接地气”对不对?不是“地”要来接你,所以你要“接地气”,一定要往低了走,而且光碰到“地”还不行,因为“地气”在地下面,你还要挖洞往下钻,所以你要低,要越走越低,才会“接地气”。

普通人的想法,他总是想越来越低,那么这个时候在一定的社会阶段,娱乐和文化的高低,它是有一个平衡点的,这个平衡点由谁来掌握呢?我们说太高了,老百姓不听了,太低了,你这文化太差了对吧?这是一个平衡点,这个平衡点由谁来掌握?

由两个势力来掌握,一个势力是国家势力,另一个势力是经济势力。

国家势力,任何一个国家的领导、领导层,他们都希望自己国家的人民能够往上走,文化往上走,素养往上走,大家都是一样的对吧?所以它要引领着老百姓的审美往上走。

经济是往下走,为什么呢?因为我要卖东西,买的人越多越好,我管你是谁,我卖出去就行,是往下走,这个上下在进行平衡。

国家一味的把文化往上走,东西卖不出去了,不行,对吧?

经济一味的往下走,老百姓太差了也不行,所以他们两个在寻找一个平衡点,所以我们作为音乐家,我们其实也是在寻找艺术和娱乐之间的平衡点。

我年轻的时候,国家对文化的干涉是非常大的,而经济对文化的干涉是非常小的,那个时候经济不发达,对吧?所以那个时候我们吹萨克斯的,我讲这条地平线在这个地方,天平线在哪?在这个地方。就是低的人在这儿,高的人在这儿,国家把它控制好了。

然后现在呢?高的人在哪儿?在这儿,非常高。现在你听优秀的萨克斯演奏员真是吹得太好了,对吧?反正比我吹得好的乐手是非常多的,他们在这个地方。

地平线在哪儿?在这个地方,太差了,吹一首歌也能上台演奏,真的就太差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国家现在的干涉少了,什么东西都可以出来了。

你想,音乐上我们年轻的时候听的流行歌是什么水平?我们听让我们荡荡起双桨,一条大河波浪宽,这种歌曲是我们当时的流行歌,现在你听的是什么?学猫叫、学狗叫、老鼠爱大米,都是这种流行歌了,低的低了很多,但是高的文化也高了很多,对吧?两极分化的非常厉害。那么我们就看看另一个文化的现状,就是现在国家一再干预的娘炮文化对吧?为什么会出现娘炮文化?因为往下走啊,越来越差,越来越差,对吧?

你做得很差,这电影很差,不行,还要差,还要差,最后娘炮文化已经到了在地上打孔的程度了,你这个国家已经搞得性别都没有了,男女都没有了,国家就不干了。因为你再往下去,你再发展下去,中国不但没有了军队,中国连参加奥运会的男子队都没有,对吧?所以国家一定要干预,不能让这种文化继续下去,它会使这个国家消亡的,国家要干预了。

萨克斯也是这样往下的,你去看,我们讲现在吹萨克斯的人粉丝最多的是谁?肯定不是我对吧?也不是另外那些吹的优秀的演奏员,肯定不是他们。她是一个小女孩,这个小女孩呢,就是我不好说这个人是谁,反正这个人不太会吹萨克斯,但是他有非常多的粉丝,是我们所有吹萨克斯的人中粉丝最多的,为什么?

因为大家去看她,觉得她非常低,即使不会吹,看她吹也比自己强不了多少,这样呢就觉得她非常平易近人,非常接地气,很容易就跟她靠近了。而我们他觉得你吹得很好,我很尊重你,但是我不会喜欢你。

我有一个老朋友,他是一个萨友,他也会吹萨克斯,我们关系很好。他就跟我说了,他说:“陆老师,我特别喜欢你的为人,因为你跟我们在一起啊一点架子都没有,平易近人,我们在一起,随便聊什么都可以,我非常喜欢你的为人。”那我也跟他开玩笑,我说:“你难道不喜欢我吹的吗?”他说:“唉呀,你吹的这些东西吧,我们觉得太高了,我们吹不会,跟我们挨不着。”你想我吹得这么好,但是没用。

然后我又问了一个俱乐部的老板,他也跟我说了一句哲理性很强的话,你别听这句话不太好听,但是其实包含着非常深刻的哲理。

他问我:陆老师,你认为,为什么我这个俱乐部在全国办得最好,人最多?我说我不知道啊,是什么原因呢?一定是你经营的方式比较好吧。他说:“不是的,因为在所有的俱乐部的这些领导中间,我是一个不会吹萨克斯的人。”你们去想想,因为他不会吹萨克斯,所以他跟广大的萨友是站在一条线上的,甚至比别人更低,这样他们就可以打成一片,那就是我跟他在一起了,是不是很有哲理,对吧?

所以他的俱乐部是办的最好的,而如果说这个俱乐部的领袖,他吹得非常好,你去看通常没什么人,就是这样的一个原理。越低的东西跟娱乐沾得越近,越高的东西跟文化沾得越近,你就必然没有了听众,这个就是我们萨克斯界的现状,说起来是非常可怕的。

为什么?就是我一开始说的,萨克斯这件乐器具有了双重功能,既是艺术品又是娱乐品,它有它的好处对吧?它可以有两个层次的爱好者,但是它也有坏处,就是你会感到非常苦恼。我们换一种乐器来说,比如说小提琴,有没有人说我没事买一把小提琴回家玩玩的,当然肯定是会有的,但是基本上很少很少,绝对不会像萨克斯这样多,对吧?买把小提琴回家自己拉拉,像杀鸡一样的多难听啊,得多少年才能学会呢?所以没人去学这个东西了。

又比如说另一种乐器葫芦丝,有很多人去买葫芦丝学两天就会了,但是没有艺术家去买葫芦丝对吧?所以他们这种乐器都是单重功能,但是萨克斯是双重功能,所以就出现了你刚才说的这种乱象,这个在别的专业里边是不会发生的。

好了,那么我们现在是萨克斯人,是靠萨克斯生活的对吧?我们到底是去做艺术,还是去做娱乐?这个你要想一想,你要想好这个问题,你到底怎么办?你想的是什么?你想的是钱,对吧?就像我吧,我现在挣的钱,我的工资跟我平时的收入,是可以维持我的日常开销的,那我可以去做艺术,我希望我越吹越好,越吹越深,我还希望我可以引领真正喜欢萨克斯这个专业的人,引导着大家一起往前走,争取在萨克斯的事业上为国家做一点贡献,让大家能够得到一个提高。

但是这个前提是,我有足够的钱可以维持生活。如果你没有钱,你说我去搞艺术,那是不现实的,那你只能搞得低,越烂的歌越好,越吹越低越好,因为它将会让你获得很多很多的粉丝,甚至你可以做出很怪异的,就是你刚才说的怪象。

你看网上,有时候还不是网上,比如在平时的活动中间,看见有一个人在台上骂脏话。各种脏话喷口而出,效果是什么?满场鼓掌,非常可怕。为什么骂脏话会满场掌声呢?因为下面的人觉得你非常接地气,你跟我们是一样的人,我们也骂脏话,你也骂脏话,对吧?大家是一样的,所以我们欢迎你。

然后网上有一些人也是各种脏话,都非常普及,但是他很火,听的人非常多,对吧?你说他不知道骂脏话不好吗?他肯定知道,但是他就要骂,为什么?因为骂了以后看的人多,接地气,对吧?

有些人说的那些观点,演奏的方法完全是错误的,他不知道吗?他是音乐学院毕业的,他不知道吗?我不相信,我觉得他是知道的,但是他故意说错,故意说错以后在这个专业里面引起争论,他的点击率就高了。网红了嘛,大家都去看了嘛,这些都是这样的,他这个跟娘炮文化是一样的,你说好好一个男人不当,你要去搞得不男不女,你自己不难受吗?他也难受啊,但是他要点击率,他要广大的小女生欢迎,他必须要这么做。这个就是我们现在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

那么行业协会,就像什么萨克斯委员会,或者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他们的能力又不够,他们不足以封杀这么一些人,所以我只能告诉大家,现在是没有办法的,就是到底你是往高了走还是往低了走,我们是没有办法的,你完全是要根据你的经济实力来确认,还有就是你的良心,你到底觉得你怎么样去教育别人是对的。

在本次访谈中

陆老师用犀利、辛辣的语言

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教育界的种种乱象

发人深省

针对这些问题

老师也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令人受益匪浅

再次感谢陆老师对

中国管乐行业做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