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资讯详情

学习音乐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国管弦网专访维斯曼铜管乐团乐队首席黄岩

发表于 2020-11-10 11:03:15 来源:中国管弦网 点击量:2676

黄岩

维斯曼铜管乐团乐队首席

北京青年管乐团首席小号

中国管弦网青年艺术家

自幼随中国著名小号演奏家,教育家曹金祺先生学习小号演奏,并兼修作曲专业,在校期间曾多次在北京市艺术节获奖。2001年获得小号演奏及作曲双专业学位,并于2004年考入德国科隆音乐大学亚琛分院,师从Anna Freeman专攻小号演奏,学习期间曾定期在欧洲举办个人独奏及重奏音乐会,对各时期的演奏风格把握精准,并于2007年随俄罗斯圣彼得堡室内爱乐乐团应邀参加捷克Brno国际音乐节及欧洲巡演。2007年获得Euregion国际青年管乐比赛优秀奖。2009年以全校管乐最高分的优秀成绩获得德国科隆音乐学院小号专业硕士学位。

2010年回国后考入北京管乐交响乐团担任小号演奏员。并在2013年升任乐团首席小号职位,在乐团期间曾随团参加台湾Wasbe世界管乐年会,韩国济州岛国际管乐节等多个国际音乐盛会,曾任国家大剧院交响乐团客座演奏员,多次与国家大剧院及中央歌剧院合作演出歌剧,音乐会,与陈佐湟,鲍元凯,俞峰,吕嘉,Zubin Mehta,Lohrin Maazel,Chung Myung-whun,Steven Mead,Thomas Clamor等国内外著名指挥家,音乐家合作演出,并定期在国家大剧院举办音乐会。

曾任北京管乐交响乐团首席小号,现任维斯曼铜管乐团乐队首席,北京青年管乐团首席小号。

小学一年级开始接触小号

中国管弦网: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小号的?什么契机使您选择了小号这种乐器?

黄岩:我接触小号从小学一年级的暑假开始,当时不是每个学校都有乐团。我们学校有一个鼓号队,在新学期开学的时候鼓号队在学校门口奏乐迎接新入学的小学生,鼓号队里只有小号是旋律乐器,所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我就在心里想一定要进鼓号队吹小号。后来学校鼓号队补充新队员我就报名了,当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自由报名学习乐器,是老师来班里挑选,非常幸运我是最后一个被选中的,并且就是学吹小号。当时也没有想着以后会走专业,纯粹就是为了好玩。

与恩师曹金褀先生

初学小号时落下了很多毛病

中国管弦网:学习小号的过程中您是否遇到一些困难或瓶颈,又是如何克服的呢?

黄岩:其实困难和瓶颈是一直伴随在我整个学号过程当中的,最开始鼓号队用的都是步号,就是没有按键的,只能吹出几个自然泛音,学的时候也没有老师教,没有乐谱,没有方法,就是自己瞎吹,模仿高年级学生,所以落下了很多毛病,直到三年级的时候我遇到了我的启蒙老师曹金褀先生,才算是真正开始学习小号。一开始就是改毛病,各种各样的问题,从口型,音色,舌头,呼吸,一点一点来,比从头开始还要难。后来去德国学习,因为东西方在教育上的差异,我一开始比较不适应教授的教学方式,当时一直都没有吹明白,一首协奏曲的前三个音我就练了两三个月,很迷茫很郁闷。后来就是和我的师兄们一起练号,不断地去交流,去探讨,慢慢的找到自己问题的根源,摸准了教授教学的风格后,才慢慢的步入正轨。我觉得学习音乐要不停的去和同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会不断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且学到新的知识。

在国家大剧院演出

在故宫筒子河边上练号

中国管弦网:在您的学习过程中,有发生过什么趣事或令您觉得印象深刻的事吗?

黄岩:如果说印象深刻的事情,那就是在故宫的城墙根儿筒子河边上练号了。小时候学号的条件还是比较艰苦的,连个教室都没有,小号这个乐器声音又响,去老师家里上课还存在扰民的问题,所以每周日的上午,曹老师都会带着我们这帮师兄弟们在故宫筒子河边上练号,无冬历夏,风雨无阻。夏天热的时候从老师到学生都是光着膀子吹,冬天冷的时候吹号手都冻得发紫,虽然条件艰苦,但是感觉那时候是很快乐的,那段经历是我印象最深刻的。

与瑞士小号演奏家飞利浦在瑞士贸易参赞官邸演出

音乐是语言

中国管弦网:通过您在国内与国外的求学经历,您觉得这两者在小号学习教育上有什么显著的差异吗?

黄岩:说到显著的差异,我的体会不是特别深,因为我没有在国内上过音乐学院,所以不是很有发言权,我就说一说在德国上学的感受吧。我觉得中国学生到了国外在演奏技术和一些基础理论知识上是很有优势的,在德国学习更注重于在音乐演奏风格的把握上。音乐是语言,它具有理性和感性的两方面,而古典音乐起源于欧洲,对于人家来说是“民族音乐”,有一些风格就是约定俗成的。举一个例子:同样是一拍四个十六分音符的吐音,在古典和巴洛克风格中是要运用不同的吐音技巧的,听上去是有区别的。而如何把握不同作品的风格,如何更精准的表达音乐语言,是我这几年学习中最大的收获。

在德国的独奏音乐会

在德国与同学演出

教学一定要因材施教

中国管弦网:您希望在小号教学中采取怎样的一种教学方式呢?

黄岩:我觉得这个可以从两方面来讲,首先是演奏技术层面,在教学中一定要因材施教,小号这个乐器其实还是比较“挑”人的,嘴唇的薄厚,形状,牙齿的整齐度以及脸部肌肉的分布都会影响到最终的演奏。吹小号总体有一套框架,但是每个人的条件不同,这就需要老师对具体的情况做出判断并且适当调整,没有所谓的“最标准”,只有“最合适”。在教学当中我觉得必须要严谨,节奏音准必须要严格的要求学生,我会给学生做示范,学生一时半会吹不好没关系,但是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这样练习起来才有目标。另外学乐器不光是一门“技术”,在学到演奏技术的同时,我还希望同学们能得到更多的知识,丰富人生阅历,我会在我授课的时候讲一些关于小号和音乐的知识、趣闻,在提高兴趣的同时让同学们能更多地体会到艺术之美。

维斯曼铜管乐团演出

维斯曼铜管乐团演出后与中国音乐学院大号教授米奇

嘴劲是王道

中国管弦网:您是否有一些学习小号的小技巧,能分享给大家吗?

黄岩:说到小技巧,这个太多了,我就说一个我个人认为比较重要的吧,我一直有一个观点就是“嘴劲是王道”。说到嘴劲,这其实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不仅仅是嘴部肌肉群的力量,还包括了肌肉的柔韧度,在演奏过程中自我调整与恢复,以及与气息配合等诸多因素。嘴劲说白了就是我们演奏的爆发力和持久力,当你有了足够的力量之后才能保证作品的完整性,你才有多余精力去做音乐,如果你连这个音都把握不好,乐曲都不能完整的演奏下来,那么一切的技巧和音乐都是纸上谈兵。练嘴劲是需要“笨”功夫的,练够了时间自然就有劲了。嘴劲还需要“巧”功夫,要在练习当中体会每个音的位置,要体会和气息配合的感觉,有劲了就有了控制力。为什么要练嘴劲可以总结为一句话:在演奏当中要控制住口型,高低音的转换时变化的是嘴的紧张度而不是形状,当你的嘴控制住了,你舌头吐音的位置也就统一了,不会因为舌头的动作而带动嘴部有动作,这样音色音准也就统一了。

演出后与曾韵在后台

在亚琛音学院演奏巴洛克小号

学音乐更需要坚持

中国管弦网:您觉得在乐器学习中应该持有怎样的一种态度?

黄岩:音乐是一门科学,科学是理性的,必须严谨,每一个节奏,每一个音符,都要力争完美。音乐还是一门艺术,艺术是感性的,要放飞自我,通过自己的演奏表达出内心的想法。学音乐更需要坚持,一开始是兴趣,但是兴趣会随着枯燥的练习而慢慢磨灭,这段时期应该是所有学音乐的人都要经历的,很多人在这个阶段放弃了,只有坚持过来的人才能体会到其中的苦与乐,当你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完成一段困难片段的时候,那种成就感是别人体会不到的,当你完成一场音乐会,全场的目光与掌声聚焦在你身上的时候,那种自信与自豪是别人体会不到的。学习音乐的本质不光是要掌握一门乐器,更重要的是要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不断地完善自己。在学习当中对待音符严谨的态度会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做人做事的态度,并且通过学习时对音乐的严谨到对所有事情的严谨,从学习乐器时不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一个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国家大剧院交响乐团演出后

在国家大剧院演奏阿依达小号

在国家大剧院与祖宾梅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