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20-04-09 14:46:24 来源:哈尔滨大剧院搜狐号 点击量:1009
19世纪末的新艺术运动让整个艺术界焕发新生,象征主义的出现是艺术家们灵感涌现碰撞出的火花,而德彪西,这位极具情调的法国音乐才子带来了他全新的乐章。
儿时的德彪西
法国从来就是艺术的殿堂。1862年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诞生,11岁进入巴黎音乐学院,18岁远赴俄国成为了梅克夫人(柴可夫斯基背后的重要女性)的家庭钢琴师,22岁,他以《浪荡儿》声名大噪,留学法兰西。在他充满传奇的一生中谱写了多首经典佳作。灵动、朦胧却又充满想象。
年轻时的德彪西
德彪西与法国作曲家萨蒂
《贝加马斯卡组曲》的问世,留给世人太多想象。《月光》作为《贝加马斯卡组曲》的第三曲,9/8拍的拍子,加之稍缓而又优雅的行板,让大众广为熟知。恰巧,法国诗人保尔·魏尔伦也在同时期写下了不朽的诗篇《月光》“你的心灵是一幅绝妙的风景画,村野的假面舞令人陶醉忘情,舞蹈者跳啊,唱啊,弹着琵琶,奇幻的面具下透出一丝凄清……”伴着灵动的音符,请你轻轻的闭上双眼。
宁静的月光下,你在想些什么?斗转星移,又是一个轮回。在全音音阶和平行五度之间来回转换,奏出深远而悠扬的乐章,全新的和弦是德彪西最富特色之处,乐中有画,亦动亦静。
他的思想是自由的,他的心灵是开放的,他不拘泥于古典音乐的传统严谨和逻辑结构,创造出出人意料的新和弦,演奏出如潮水般动听的声响。
“当欢舞者用‘小调’的音符,歌唱爱的凯旋和生的吉祥,他们似乎不相信自己的幸福,当他们的歌声溶入了月光”。
音乐和绘画总是一对奇妙的伴侣,在印象派画作大放异彩后,德彪西因其独创的和弦技巧和一直被人称之为“印象派”。但他对此并不赞同,曾经的“印象派”似乎是对不循规蹈矩的创意艺术的一种讽刺和戏谑。他曾说:“我最鄙夷那些唯唯诺诺企图制造意义的音乐”。乐曲中平行进行的现象随处可见,而取材于马拉美的同名诗作《牧神午后》的《牧神午后前奏曲》便是他最有力的“述说”。
这种下落的音符所引发的缓和,只在这一点上升,没有清晰完整的轮廓,这就使得演奏者很难用脚踏出节拍,乐章中下一和弦上六个音符朝同一方向,后来这组著名的管弦乐曲被反复演奏,享誉全球。
年轻时的斯特拉温斯基与德彪西于巴黎
德彪西《佩利亚斯和梅丽桑德》歌剧手稿
天才的一生总是难逃“短暂”,却又总是“永垂不朽”。在他生前的最后十年,到达了自己的艺术创作巅峰。他带着自己的作品辗转于各大舞台,不停的演奏再演奏。而谁也没想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夺去了这位音乐巨匠的生命,56岁,巨星陨落……
图文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