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巴松越来越受“器重”

2019-10-30 来源:青岛日报

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巴松教授、中国爱乐乐团巴松副首席李岚松,周五晚将合作青岛交响乐团,在市人民会堂的“自新大陆”交响音乐会演出中,“首演莫扎特的巴松降B大调协奏曲。李岚松说,这首作品将给那些认为巴松只是伴奏乐器的观众一个惊喜。他们会发现,这个略显冷门的大家伙拥有标准的古典音乐特质,它的音色并不比其他熟悉的管弦乐器差。

学巴松的孩子不少,从目前国内器乐普及的情形看,大体是弦乐的普及大于管乐,管乐中又以长笛和黑管最受青睐。不过,李岚松告诉记者,曾经冷门的巴松在国内正越来越受到器重。北京的200余所中学,都已经创建了自己的交响乐团,巴松自然不可或缺。

在8月初青岛承办的首届全国中小学生管乐独奏展演暨管乐夏令营活动中,李岚松惊喜地发现,青岛学习巴松的孩子也不在少数。那次比赛,有三十几个孩子报名,后来因为年龄小离得远的孩子不允许参赛,真正比赛的只有不到20人,而这其中青岛本地的学生就占了九个名额。
李岚松还透露,他刚刚完成一本中央音乐学院的巴松考级标准教材,纳入正规考级项目的巴松必将越来越普及。

吹巴松三个月难成调。李岚松说,学习巴松,有两个误区,一是认为巴松体量大,父母们往往太过爱惜孩子,觉得这么大的乐器,小孩子怎么驾驭得了。“其实,吹奏巴松,技巧占了很大比重,用蛮力反而不起作用。

学习巴松还有一大特点就是入门难,“通常萨克斯学上三个月就能吹个相对复杂的旋律,可巴松不行。“我说的是一般情况下,三个月难成曲调,一年左右才能吹个小曲子,比长笛和黑管都要难。”李岚松认为,对于某些家长而言,可能会因为学习周期长、而让孩子选择入门更快、更加能够马上表现出孩子音乐天赋的乐器。

谈到管乐,尤其是铜管乐器冒泡的问题,李岚松采取了相对宽容的态度,认为这是不可避免的。他同时对国产管乐的质量进行了抨击。“国内做的管乐的质量真的很差,有时到了难以容忍的地步。对于小孩子而言,往往是乐器的品质决定了他是否能够学到正确的吹奏方法。”

图文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运营支持:中国管弦网 |苏ICP备150050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