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知识汇 > 详情页

传统七声音阶

2019年09月23日 点击量:405

中国传统乐学理论称七声音阶为“七音”或“七律”。由于我国民族众多,地域广阔,历史悠久,中国传统音乐使用着多种音阶。其中影响最大,形成传统理论体系的七声音阶有三种结构型态。

1、雅乐音阶(又称正声音阶或古音阶)

雅乐音阶“一宫、二商、三角、四变徵,五徵、六羽、七变宫”构成。其中,宫、商、角、徵、羽为“五正声”,变徵与变宫为“二变声”。见下例:

下面是实例:

上例为bE宫的bB徵调式,以“变”(A)音为特征的音调,具有典型的河南梆子风格

2、清乐音阶(又称下徵音阶或新音阶)

清乐音阶由“一宫、二商、三角、四和(又称“清角”)、五徵、六羽、七变宫”构成。其中,宫、商、角、徵、羽为“五正声”,和(清角)与变宫为“二变声”。

见下例:

下面是实例:

上例为C宫的D商调式,音调上强调了“商一徵一羽一宫(Re——sol——La——Do),最后两小节以完整的七声结束,带有浓郁的陕北风格。

燕乐音阶由“一宫、二商、三角、四和(又称“清角”)、五徵、六羽、七闰”构成,其中,宫、商、角、徵、羽为“五正声”,和(清角)与闰为“二变声”。

见下例:

下面是实例:

上例也是一首陕西民歌,为G宫的D徵调式,在五正声之外的“和”(C)与“闰(F),亦为陕西民歌所特有。

在音乐实践中,以上三种七声音阶尤以清乐音阶(下徵音阶)应用最为广泛,其次为雅乐音阶(正声音阶)。在有的地方戏曲(如河南梆子)中,雅乐音阶的变徵音已成为一个很具有风格特点的特征音;京剧中的“二黄”唱腔,用的也多是此音阶。燕乐音阶在我国西北地区的民歌、戏曲、民间器乐曲中比较常见。在西北地区的民间器乐曲、戏曲和民歌音调中,”闰”音也很具风格特色。

图文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