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知识汇 > 详情页

中国传统音乐的八度分组

2019年09月04日 点击量:2068

在中国传统音乐文献中,以“倍”和“半”作为十二律名的前缀进行八度分组,如“倍黄钟”、“半黄钟”,前者指黄钟的低八度,后者指黄钟的高八度。此外,在有关的论著中,我们还可见到“清黄钟”、“浊黄钟”之类的名词,这是另一种八度分组法。

清”与“浊”两字,同样也可放在相应律名的前面,指该律的高八度或低八度。

在汉代以后,“清黄钟”指高八度的黄钟,“浊黄钟”指低八度的黄钟,其他各律名依此类推。如下例(设黄钟相当于现代乐理的C音):

在湖北随州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清、浊”却有着另外的涵义(指高低半音,此处不费述)。曾侯乙编钟的八度分组另有表述方法:铭文上记录着较完备的八度分组体系,其中,表示不同八度位置的用语有““正”、“少”、“太”、“反”、“涪”(音“欠,qian”,为排板方便,用简体字“欠”代替,以下同)等字。具体的分组是:

其一,正声组:为中声区,大体相当于现代乐理的小字一组。

其二,少声组:比“正声”组高八度,大体相当于现代乐理的小字二组。

其三,太声组:比“正声”组低八度,大体相当于现代乐理的小字组。

可以看出,“少”与“太”是相互对称的。少声组比正声组高八度,太声组则比正声组低八度。

其四,少反组:比“正声”组高两个八度(或标以“少声之反”),大体相当于现代乐理的小字三组。比这一组的音更高时,不再使用其他用语。

其五,欠声组:比“正声”组低两个八度,大体相当于现代乐理的大字组。比这一组的音更低时,不再使用其他用语。

可以看出,“反”与“欠”也是相互对称的。少反组比正声组高两个八度,欠声组则比正声组低两个八度。

以下口诀可以助记:“正声中音,少太对称,少反更高,最低欠声”。具体如下例所示:

可见曾侯乙编钟的这五种八度分组术语,说明了早在二千四百年前,在我国就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八度分组体系。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分组,只是为了满足编钟自身的需要,因此是有一定相对性的,不能在一切情况下都标明音的绝对位置。